2012年3月4日 星期日

攝影_數位和傳統 / 數位就是做假、照片(造騙)?~蔡議德

★攝影_數位和傳統 / 數位就是做假、照片(造騙)?~蔡議德
你還在掙扎該用數位或傳統嗎?
你認為數位就是做假、照片(造騙)
數位化這麼多年了,最近還聽到有些攝影界老手執著於過去,自己跳脫不了,卻造成年輕一輩的困惑,無所適從。
不要說只有台灣如此懷舊,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何其故步自封,令人感嘆!
攝影只是個工具,讓你產生影像的工具,不管是生活照、新聞紀實、藝術創作。
攝影只是個工具,讓你產生影像的工具,不管是用底片或是數位。
攝影只是個工具,最後成為生活紀錄照或震撼人心的藝術作品,取決於影像的內涵。
對一般大眾而言,把平凡的生活照拍得簡潔有力、有欣賞、保存的價值,不也很好?

沒有人會否認繪畫是個藝術。
當畫家在畫台中公園的美景時,他會不會鉅細靡遺全部描繪到畫作當中?
如果沒有,你會認為畫家做假嗎?

那你為什麼認為攝影一定要美醜全盤忠實記錄?被刻意誤導?
如果你是記者,拍的題材是新聞、紀實報導,顯然應該忠實記錄;
如果你不是記者,拍攝的用途是隨手拍、生活照、影像創作,
你要原汁原味或天馬行空,
應該是決定於作者想怎麼表達、表達什麼,
影像的內涵、構圖,依照個人美學觀點做加權、取捨

攝影人必須摒除私心,提升大眾的攝影觀念,使攝影的紀實特性和藝術本質被認同、
被接受,攝影才能立足於藝術的殿堂。
獲獎無數的國際級攝影大師江村雄老師,努力推動數位影像、藝術創作的目標即在此。
台中市攝影學會前理事長陳英毅醫師任內果斷的推動數位攝影,是頗具前瞻性的決定,
領導者無私、睿智的決定對學會的發展和攝影界的走向,影響頗為深遠重大。

★★★★★★★★★★★★★★★★★★

以下摘錄自"攝影經典_如何使相片更出色?" (作者:蔡議德)

◎第二章--攝影簡介及作品觀摩
    何謂"攝影"
    "拍照"--以相機記錄影像。隨手拍、生活照、紀錄照,是休閒式、紀錄性的即興攝影。
    "攝影"--有理論基礎、拍攝技巧的研習、思考後的拍照
"攝影" 可以同時擁有質感和創意,這是繪畫所缺乏的特質。
 能夠做得多好,取決於你的攝影和創作能力。     ~蔡議德
★攝影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拍些漂亮的生活照、有紀念價值
的旅遊照、令人驚艷的沙龍照、、、等,其影像創作、紀實的功能,可藝術、可文化
★從傳統底片到數位攝影
(1)郎靜山大師的成名作,有中國風味,既夢幻又有意境,
有多少是底片直接拍的? 有多少是未經加色、裁切、合成?
有多少是靠暗房技巧、後製產生的?疊片、暗房技巧算不算造假?
郎靜山大師的創作算不算造假?
(2)攝影比賽作品不能加色、裁切、合成、交底片...,也是多年來很多攝影比賽常見的規定。
甚至有人偏執的主張用底片、用黑白,才是攝影。

說真的,我實在很難把二者之間做一個邏輯性的連結。
可是這二件事都是我們攝影界領導菁英多年來的主流意見。

影像處理就是做假?
有人喜歡底片,認為數位是造假。
付小費安排拍攝場景算不算造假?
交了底片就沒有做假?
"這麼乾淨的作品,真的是底片直接拍的?"

★畫家一枝筆加上創意,可以隨意發揮,想像空間無限,其作品能獲得大眾肯定。
  攝影已經有很強的工具和軟體,攝影界不但沒有好好發揮,
  卻反而一味 "努力限制" 自己的創作空間?  ( 作品不能加色、裁切、合成... )
  這樣的認知和心胸,攝影界的下一步要怎麼跨出去?
  想要和繪畫爭一席之地,恐怕徒然惹人竊笑而已。
看看國際沙龍的創作,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開了眼界
原來攝影比的是創意和美學,攝影可以有無限的空間。
還跳脫不了傳統的人,想必要融入都有困難,只是拘絆了自己而已。
誤人誤己之士,寧不臉紅?

歷經底片、數位時代觀念的轉變期,錯誤的方向會使攝影宛如進入文藝黑暗期,停滯不前
攝影能否成為一種藝術,領航的人必須有足夠的智慧、輝宏的格局和無私的心胸
           " 有慈悲心的人,方能成其正果。
             若不放開心胸,如何成為大師?
             擁有權勢越大,考驗的魔障越大。"
             (談的雖是攝影,也可當成日常生活的修行)

數位攝影的基本觀念雖然和底片時代不衝突,Adobe Photoshop 處理流程的概念
及突破,卻使得數位攝影的思考模式必須開始不相同,才能充分發揮數位的長處。

"攝影" 可以同時擁有質感和創意,這是繪畫所缺乏的特質。
  能夠做得多好,取決於你的攝影和創作能力。
    拍攝 + 美學 + 創作 = 現代的攝影             ~蔡議德
★攝影能否成為一種藝術,應該是看作品的張力、內涵、意境,
  而不是看媒介是底片/數位,銀鹽/非銀鹽。
★影像的價值,在於其構圖、主題、內涵,有沒有"感情、互動、生命力"
  有沒有"帶給觀賞者思考空間與共鳴、感動"
  攝影的精華,應該是"創作能力""美學"修養。

★數位化使影像更唯美、更震撼、更多變化、更有創造性
具備影像處理技巧,有創意、有美學觀念,有思考、創作的能力,
才能完全掌控,進而提升作品水平。

◎第四章--從傳統底片到數位攝影
★數位或傳統底片除了紀錄媒介不同,拍攝時的操作、思考,仍然以傳統的所學為本。
包括光線、構圖、美學、攝影理論,二者其實如一。
也因為紀錄媒介不同,拍攝時的操作、思考,不能侷限於傳統的臼槽。

★現代的攝影,必須以傳統攝影的基礎,不停的學習,
再包含數位相機、電腦知識、影像處理,缺一不可。

影像和銀鹽的關係?
以前上課聽過這件事情:
有人投某學會沙龍,作品展示時觀眾讚賞不已,
評審走近一看,沒有銀鹽,因此沒有通過。
這件事曾經讓我極為困惑,一度找不到答案,
在我的學習過程也曾經造成不小的困撓。

  如果:
  好的影像 + 銀鹽--->極品
  極品 - 銀鹽--> 好的影像?
  極品 - 銀鹽--> 造假、罪惡?
  極品 - 好的影像--> 銀鹽
        只有銀鹽--> 仍然是極品?
        只有銀鹽才能談好的影像?

是不是"只有銀鹽才是攝影",我想每個人都有其答案。
贊成的人,你很幸運的接觸到傳統的攝影。
反對的人,想必擁有更寬廣的空間。
至於我,沒拍到什麼驚世鉅作,那幾部底片機大概留著偶爾把玩一下罷了。
這個問題應該沒有標準答案,就留給有意踏入攝影界的人自己去評估吧。

★多年前,有一次課堂上放的風景照,授課老師自豪的說這是用中型相機拍的,
都沒有處理,他喜歡這樣的效果,很自然。
可是在我看起來,亮部過曝,暗部不足,和肉眼的感覺是明顯不同的,
"自然"也要各自表訴嗎?

★數位影像處理不夠精緻,
是經驗、技巧、認知不夠純熟,
卻是可以克服的。
能做多少事情,幫多少忙
取決於個人的努力,美學觀念、創造能力

數位有修飾的功能,數位不是無中生有,
暗房技巧爐火純青的大師的確可以千變萬化。
數位提供的只是另一個比較快捷簡便的的工具而已,
二者可謂殊途同歸。

"不要期待將底片數位化後就能化腐朽為神奇"
它只不過把暗房的工作挪到電腦上而已。
光熟悉電腦操作對作品是無濟於事的,
作品的藝術內涵不會因為數位就無中生有。

05.更接近人類視覺效果
幫人拍結婚照,利用後製把缺點減少,不要的人去掉,歪掉的門框拉正....
算不算做假?
親戚看了滿意,自己看了高興,好像沒人在意、反對有沒有後製。
也沒人說:門拍起來應該變形....

高反差的情況藉著CCD/CMOS和電腦的進步,配合影像處理技術,也使細節得以保留。

06.數位暗房 Light room
傳統攝影 --拍攝、暗房 Dark room(沖洗店)
現代攝影 --拍攝、電腦知識、
                     影像處理 Light room
                     調整曝光、色偏、反差、對比、飽和度、銳利度、、、
                     不停的學習
許多原先「暗房技巧」已為電腦取代,甚至超越,
傳統攝影拍攝後,靠暗房師傅加持,
數位攝影除了拍攝,暗房工作改由自己做影像處理,
更加突顯構圖、美學、攝影理論的重要性。
電腦操作、影像處理能力也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

沖片、暗房作業,師傅有多少絕活,肯教你多少?
電腦功能越來越強,軟體越來越方便,只要花時間摸熟了,就是自己的功夫。

假使仍舊期待依賴暗房師傅處理,那就必須轉而委託懂電腦、影像處理的親友代工,
問題是數位最大的優勢乃在於"處理過程中的創意和美學觀念"
這一環節卻非假手他人可行。


========================================================
題外話:
沖洗相片,因為上面排了六張大頭照,而收客戶六倍的錢,卻認為理所當然,不也凸顯了攝影人並沒有比較高尚的一面。
就好像買到一件五顏六色的衣服,店家說有五個顏色,要賣五倍的價錢,你會認為合理?
在工廠看機器,你總不會說:我一次照顧六台,應該領六份薪水吧?
Canon 5D Mark III 正式發表 / 誰才是老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