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馬英九「看報治國」,百姓「看報氣短」。很多產業外移,卻沒有看見外國人來台投資研發或生產。國家任何產業、專長、商業都可能外移,甚至於連根拔除,全數移出國境,十足的成了失根的蘭花。其中醫療專業逐漸失根,畸形發展,更是未來隱憂。

       黃達夫教授(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於四月九日在蘋果日報的投書《衛生署診斷錯誤 開錯處方》, 其語重心長的關心台灣醫療未來,令人敬佩。文中指出:「衛生署應該擔心台灣醫療體系大舉出走的可能。因為設計不良的全民健保制度,在實施十五年後,製造了 不少的後遺症。」「衛生署確實應該擔憂醫療體系的大舉出走,更須認真面對。只是對於這個可能發生的現象,衛生署診斷錯誤,而開錯了處方。」


事情的原由來自於衛生署最近提出的『國際醫療專區』說帖。這所設於桃園地區的國際醫療專區醫院為200床設計,非健保病床,專門提供外國人或對岸富翁級人士的自費醫療之用。很明顯的看出國際醫療專區的「營運目標及策略」了!

不知從何時起,醫療院所的營運目標及策略已經大剌剌的闡明了:
賺錢重要!獲利第一!」實施十五年的健保制度可說是罪魁禍首,但對大財團而言,可說是居功厥偉!
最近更有甚者,美容療法要在故宮及士林夜市附近開設高檔隱密豪華的美容診所。
台灣醫療真正邁向夜市文化!

大財團醫療院所,包括政府的公立醫學中心、各醫院,都是健保吸錢機。病人來看診,沒有詳細的望聞問切的基本「身體檢查」(Physical examination),更談不上鑑別診斷,醫師們就已經開了N種檢查單,抽血、超音波、電腦斷層、胃鏡…;要不然就是,只開了一堆藥,什麼檢查也沒有。病人怨死了,自認有病來大醫院求診,沒有詳細檢查,或者「亂槍打鳥」式的「全套檢查。」

「All you can eat!」這是台灣的健保,醫院越大,吃的越多。

然後建保局發現這項醫院「詭計」,以同樣方式回報給醫院:沒有醫療專業原則,大砍刪除醫療給付。互相交手的廝殺回合中,受傷最重的是腳踏實地,真正為病人照護付出的良醫。這些良醫不是某雜誌自己選出的幾大名醫,而是長時間耗在病房裡與疾病苦戰的良狂歡心醫療人員。翌日,morning meeting時,有些同事面帶笑容談昨晚在Pub的聚會,那群忙碌的醫師,有口無言,原來那夜不見日的時刻,有人狂歡,有人盯著病人呼吸,血壓、心律, 與一堆生命跡象作腦力交戰。

逐漸的,劣幣驅除良幣,越來越多的年輕醫師不願意照護病人,因為那種照護是全天候的,也是費盡全部心思的。因此形成了台灣醫界奇蹟,四大科: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招收不到住院醫師,媒體說,這是「四大皆空」!

真正治療疾病的專業醫療正快速消失中,社會及健保政策導致醫師專業不被尊重,病人挾勢喧擾,醫療爭議增加了,更沒有人想上第一線照顧病人。急診室醫護人員遭受暴力,時有所聞。

專業學養需要長時間養成,在起步關卡時,年輕醫師已經選擇遠離這塊「無法打贏的健保醫療」戰場,放棄精修更專業的醫療照護,而投向了美容賺錢的好萊塢大道,只要雷射光照一照,小針打一打,健保管不著,鈔票一大把。

賺錢非罪惡,但是因為「錢」的因素(健保政策難辭其咎)而使台灣醫療走偏了,迷失了,沉淪了,並不是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所樂見的。

前幾天報載,一位美容醫師為病人植髮時,那位年輕得病人死亡了。很明顯的,該醫師對於麻藥(propofen)及急救是陌生的。這就是醫療畸形的代價,醫師不懂急救,病人只要求表相的美,真正的問題核心,避而不談。

誠如黃達夫教授所言「建立健全醫療體系」,衛生署確實應該擔憂醫療體系的大舉出走,更須認真面對。但健保政策每年都在玩數字遊戲,成長百分比,總額給付。健保局只再乎錢,那麼醫療誰來負責?

每次去教急重症醫療的在職教育,我都先向學員們致敬:「感謝你們仍然有心來上課,學習及照護急重症病人。我們是瀕臨絕種的稀有專業,只要各位繼續還努力,四大不皆空!」
 
《附錄》:

衛生署診斷錯誤 開錯處方(黃達夫)
2011年 04月09日 蘋果日報
數年來,儘管有心人士不斷地提醒馬政府,醫療商業化將是更進一步扭曲台灣醫療價值觀,破壞台灣健康照護體系的致命威脅。但是,擔負為全民健康把關的單位,衛生署卻一意孤行,近日又放話要立法院在本會期通過修法。

根據報載「衛生署最近提出國際醫療專區說帖,說帖中指出,未來五年,台灣若不『輸入』病人,則台灣的醫院與醫師必然『輸出』,台灣醫療體系亦將大舉出走,形同另一種掏空台灣,因此大力推動國際醫療專區的設立」。這樣的說辭,令人錯愕。

的確,衛生署應該擔心台灣醫療體系大舉出走的可能。因為設計不良的全民健保制度,在實施十五年後,製造了不少的後遺症。因支付制度不合理,支付標準普遍偏低,而導致醫療院所以量制價,長久下來,不但直接影響了醫療品質,也排擠了教學醫院臨床教育的時間,也就間接影響了醫學教育的品質。對醫護人員而言,執業環境更是日益惡化。

建立健全醫療體系

又因支付制度不同工卻同酬,以至於過去人人搶進的內、外、婦、兒等四大科,在十五年後招不足或招不到住院醫師。就在這兩天,衛生署自己還公布台灣有一百多個城鎮沒有小兒科醫師。再過十年,可能內、外、婦科也將面臨同樣的命運。在這種情形下,台灣不是反而需要輸入四大科的醫師,以彌補這些人力之不足嗎?還是要輸出過剩的美容、健檢、皮膚科醫師?

然而,我必須承認,衛生署確實應該擔憂醫療體系的大舉出走,更須認真面對。只是對於這個可能發生的現象,衛生署診斷錯誤,而開錯了處方。

我認為絕大多數的台灣醫護人員不會自願離鄉背井,到陌生的環境討生活。只是,在健保實施十五年後的今天,台灣的醫療執業環境極端惡質化,當制度不容許醫護人才從容發揮專業,用心照護病人時,就失去了工作的樂趣與生命的意義。「出走」絕對是解脫困境的不得已選擇。

作為主管台灣醫療體系的衛生署官員,居然不能正確判斷醫護人才產生出走念頭的根本原因。進而,以最積極的態度致力推動健保制度的改革,改善醫療執業環境,來防止人才的外流,卻開出設立專區將醫療商業化的偏方。

顯然,在衛生署的關愛下,專區的醫護人員將在優於健保制度下的環境工作,享受優厚的待遇。相形之下,在健保體制下服務的醫護人員不就更會有被自己的政府踐踏的感受嗎?豈不反而會加劇醫護人才因對主政者絕望,而導致大舉出走的後果!

到頭來,衛生署的核心任務應是負責建立健全的健康照護體系來維護全民的健康。今天衛生署做錯診斷,開錯處方的結果,肯定將徹底瓦解台灣的健康照護體系,決策官員不能不慎思。

作者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