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民調告急才有反應」/蔡批馬 老農津貼決策反覆 / 老農加碼急轉彎,羞辱老農在先,沒誠意

「民調告急才有反應」/蔡批馬 老農津貼決策反覆
針對馬政府的老農津貼一夕翻盤,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昨召開記者會,表示馬英九在民調告急才有反應,證明國民黨執政是「滿朝文武,不知民間疾苦」。 (記者簡榮豐攝)

〔記者林恕暉、蘇孟娟、李宇欣/綜合報導〕馬政府老農津貼加碼案一夕之間翻轉,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昨天質疑,總統的決策,應該基於對人民痛苦的體恤,馬英九卻在民調告急才有反應,證明國民黨是「滿朝文武,不知民間疾苦;決策反覆,人民如何能信賴?」

滿朝文武 不知民間疾苦

蔡英文批說,馬英九對於老農津貼的決策反覆,和「兩岸和平協議」過程一樣,缺乏通盤長遠的思考,變來變去,很難讓人民信賴,對政策反覆,政府應該要有人負責。

她說,這幾年農家收入下滑,農民不但看天吃飯,還要面對成本上漲、價格下跌、進口農產品的威脅,農民的辛苦,即使不到基層去親身感受,看報紙也應該會知道,決策者要體會人民的困難、痛苦,並誠心為他們設法,提出解決的辦法,不是在民調告急時才有反應。

蔡英文表示,基於對農民體恤,民進黨提出老農津貼提高一千元時,國民黨不僅強烈反對,堅持只能調三一六元,甚至拍廣告批評民進黨,當時是國民黨府院黨共同決 策,由馬英九親自拍板對外宣布,現在政策卻一夕翻盤、一百八十度轉彎,證明國民黨執政「滿朝文武,不知民間疾苦;決策反覆,人民如何能信賴?」

蔡英文指出,除了老農津貼之外,如果民進黨不提十年政綱,馬政府就沒有「黃金十年」,若民進黨不反對國光石化,馬英九也不會改變決策,若民進黨不提二○二五 年非核家園,馬英九的綠能政策可能遙遙無期,如果執政者沒有方向感,別人不講他們就不想、不做,那不如換人來做,讓有想法的民進黨來執政。

蘇批加碼決策 暴進暴退

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蘇嘉全批評馬政府這項加碼動作是「暴進暴退」的決策模式,證明國民黨只為了選舉才改變決策,更凸顯馬英九不適合擔任國家領導人。

民進黨立委邱議瑩則點名曾反對過「老農津貼加碼一千元版本」的農委會主委陳武雄,必須負擔全責下台。
=================================================================
老農加碼急轉彎 馬上第一線辯護
總統馬英九昨日出席全國創業青年代表挺馬吳後援會成立大會,後援會代表送上招財貓等福袋禮物。 (記者叢昌瑾攝)

〔記者王珮華、彭顯鈞、施曉光/台北報導〕馬政府老農津貼加碼案從三一六元變成一千元,被質疑是政策急轉彎,「馬吳配」昨親上火線辯護。總統馬英九強調,新調整案是為讓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幫助;行政院長吳敦義說,這絕不是民粹操作。

馬英九出席全國創業青年代表挺馬吳後援會時,趁機向媒體說明老農津貼政策轉彎的緣由。

馬:接受楊玉欣建言 基礎擴大再制度化

他說,原本規劃的是社福津貼與老農津貼一樣,按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調高五.二七%,但過去一個月,收到多方意見,認為有些社福津貼已經十八年沒調, 台灣弱勢病患權益促進會秘書長楊玉欣(已獲國民黨提名不分區立委第四名)建議,應該將過去沒跟著CPI調整的社福津貼一次補回,基礎擴大之後再制度化,如 此才有意義,「這點打動了我」。

馬英九指出,由於有些社福津貼已經十八年沒有調整,在參酌社福團體的意見後,先將老農津貼按慣例調高,四年後再全部按照物價指數一起調,所以最後才決定老農津貼先依照慣例增加一千元,再加上排富條款,四年後全部按照物價指數來調,這樣的方案能夠幫助的人數是原 來的好幾倍。「要制度化才不會淪為民粹式的喊價。」

吳揆也表示,調高三一六元,容易被民粹化,扭曲公平制度的好意,而且原本CPI累積計算基礎只有五.二七%,不夠圓滿,對多年未調整的社福津貼也不公平,造成無感。
老農津貼政策急轉彎,國民黨秘書長廖了以表示,不是政策翻盤,而是依慣例調整一千元,下次就套用制度化。

藍委直言 馬妥協關鍵來自自家立法部門

藍營立委則直言,外界都過度膨脹楊玉欣的影響力,馬政府妥協的真正關鍵其實來自自家立法部門。藍委形容,這次政策急轉彎等於是美牛案、二代健保案的翻版,行政部門從總統以降,一開始先把話給說死,後來面對民意壓力,國民黨立院黨團幹部多次激烈反應,加上嚴重衝擊中南部農業地區藍軍立委參選人的選情,以及馬總 統本身農村選票流失,立法院長王金平也跳出來支持調漲一千元,馬政府才不得不急轉彎。   
====================================================================
崑濱伯:羞辱老農在先,沒誠意
〔記者鍾麗華、王涵平/綜合報導〕
農委會上個月才批評民進黨老農津貼加碼一千元是「選舉民粹」,當時還宣稱調漲三一六元是建立制度、兼顧公平正義、照顧農民,沒想到一個月後政策急轉彎。農委會昨仍堅稱,沒有違背上述原則,只是實施時間點往後 延。農民則批評,老農被羞辱、糟蹋後再說要調高,無法感受到政府誠意。

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解釋,從加碼三一六元方案出爐後,農委會到地方跟農民溝通,很多農民認為應該要再調高,現在國民黨團提出老農津貼加碼到七千元,更照顧農民,農委會很樂見。
對於一個月前才批評民進黨版本,胡興華強調,民進黨版沒有提出排富,也沒有建立制度,兩個版本有差別。雖然加碼七千元是明年起實施、排富後年實施,但農委會還是有建立制度,一○五年老農津貼再加碼時,就會依照消費者物價指數計算,未來不會因為選舉做無謂加碼。

「無米樂」紀錄片主角崑濱伯批評,國民黨用三一六元糟蹋老農後,在民進黨及選舉的壓力下,才願意再調高,根本沒有誠意,農民也不見得會因此支持國民黨。過去國民政府來台,農民要養百萬大軍,一公頃生產三千公斤稻米,就要繳給政府八十公斤,後來又犧牲農業發展工業,老農津貼只是政府還錢給農民而已。

「十大經典好米」得主莊有志認為,老農津貼政策急轉彎,就像「打農民一巴掌後再道歉」,只有選舉時才想到農民,「最好每年選一次」。

農運人士楊儒門說,政府當初計畫加碼三一六元時,還義正辭嚴,說跟著物價指數調漲。老農津貼加碼,政府都要考慮老半天,跟軍公教調薪、榮民就養金比,政府對待老農確實比較嚴苛。後續不只是老農津貼,最重要還是農業政策,政府不要只會吹牛,應拿出實際的作為,農業才能永續。
==================================================================
從老農津貼看馬政府的決策機制
◎ 羅致政
馬政府老農津貼的 增幅從三一六元到急轉彎成為一千元,其中的決策過程可說是荒腔走板。馬總統先是以建立制度為由,得出老農津貼增加三一六元的結論,然而基層農民的反彈與在 野黨的壓力卻排山倒海湧來,於是又「徵詢」了黨提名的不分區立委後,於同樣政策幕僚單位的「研究」下,又得出了增加一千元的結論。

先暫不討論老農津貼增加幅度之合理性,單就一個國家元首及其政策幕僚的決策來說,這種決策反覆的現象,若非為了選舉,就是政策幕僚單位事前研究的不周延;不論何者,都相當程度的損害了政府施政的公信力,以及總統做為國家元首的權威性、正當性。

人民所希望看到的是,一個經過周詳研究論理之後所提出的政策,而不是每一次的政策推出都像是在試空氣,見苗頭不對就轉彎;更進一步說,這種現象其實反映了馬政府內閣首長無法堅持自己的專業意見,在長官的意識形態與選舉考量之下秉承上意,保住自己的官位,才是最重要的事。

在政治學理中,我們常稱民主政治就是責任政治,政府官員必須要對自己所提出的政策負起責任,如果一個閣員所提出的政策總是被民意代表或首長所推翻,那麼負責任的閣員就應該堅持自己的政策理念,要不嘗試說服眾人,不然就是選擇下台。

以德國前總統霍斯特.克勒(Horst Kohler)為例,儘管德國總統一職是虛位元首,沒有實權,但在發表了關於德國國防軍的言論飽受民意抨擊後,基於自己破壞了總統職位的威信而辭職下台。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政府的一項政策或者一次發言,事實上都具有重大影響,而決策的反覆,除了使人民無所適從,長遠來看,更破壞了政府施政的正當性。

回頭來看,台灣的內閣閣員卻是隨意放話,把朝令夕改當成家常便飯,毫不在意對政府威信的減損。反正,好官我自為之;畢竟,馬總統自己就是朝令夕改的始作俑者,那麼我們又能期待怎樣的政務官員呢?
(作者為新台灣國策智庫執行長)